close

img343.jpg

 

戒毒重建的騙局  精神病學的藥物詐欺

一份來自公民人權委員會的大眾服務訊息


第二章  有害的診斷騙局

 

    細回顧今天戒毒重建的情形,顯示出這是一個幾乎已被精神病學全面壟斷的領域。根據著名的精神病學名譽教授湯瑪士 薩茲(Thomas Szasz) 的說法,「沒有絲毫證據顯示」毒癮是一種腦部疾病。薩茲先生說,把非法藥品的使用或濫用定義為「疾病」,就把其治療「置於『精神科醫師』的範圍內了」。精神科醫師接著描述這種「未治療的疾病」是如何發展下去-「逐漸的惡化而最後一直到精神病院去」,並且開出他們的「治療法」:「不論其強迫與否,會使用額外的『治療』用藥(以海洛因治療嗎啡;以美沙酮治療海洛因…)。」6

 

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的《精神失調診斷法及統計手冊第IV 版》(DSM-IV)列出「物質依賴」、「物質濫用」、和「物質中毒」,以涵蓋各式各樣有關這些物質的「心理失調」。

 

    然而,《讓我們瘋狂(Making Us Crazy)》一書裡,卡辛(Herb Kutchins) 和科克(Stuart A. Kirk) 醫師說:「這樣的統計數字,是從那些按照DSM對心理失調不充分的定義所做的研究而來。…藉由膨脹『心理失調』的人口比例,DSM被用來直接影響全國衛生政策與優先處理事項。」這些數字也被用來「形成心理衛生政策,以及聯邦和各州稅收的分配額」。

 

    DSM-IV的其中一位發展者福斯特(MichaelFirst),他說的話被引述如下:「 DSM提供一個很好、很簡潔的方法, 讓你感覺可以控制心理失調」,但是他後來承認這是一個「錯覺」。

 

    在2001年,加拿大心理學家Tana Dineen,也是《製造受害者(Manu facturing Victims)》一書的作者,她說:「毒癮的治療對於心理治療界來說是個金庫,因為在大部分成功的案例中,他們堅稱『這種疾病』應該要由健保來負擔。」7

 

    至於萊許納在他2001 年的書《Pharmocracy》裡聲稱,毒癮是一種「腦部疾病」,薩茲博士說:「精神科醫師主張,他們所了解的心理異常是屬於腦部疾病,並且是基於神經科學最近的發現,這使得診斷技術和治療用藥能夠被發明出來。但這並不是真的。」

 

    因此,明顯的結論就是,由於精神科醫師的戒毒重建失敗了,他們便重新把毒癮定義為一種「可以處理的腦部疾病」,使得毒癮很容易就「不能治癒」,而要求大量額外的經費,以便做「研究」並維持他們對毒癮的治療。

 

精神科更多的失敗

 

    從1950 年代起,精神病學已經獨占了戒毒領域的研究與治療。它無可計數的失敗治療法,包括了腦前葉切開術、胰島素休克、心理分析及LSD。

 

    最近的一個例子則是超快速安眠解毒(Ultra Rapid Opiate Detoxification),這種療法使用麻醉劑讓毒癮者失去意識約五個小時,據相信戒斷會在這期間發生。接受這種療法的一個病患被叫醒之後,她的嘴巴和喉部不但充滿了臉部微血管破裂後所流出的血,而且有強烈的痙攣、反胃及抽搐。

 

    1997年到1999年間,在俄羅斯的聖彼得堡,進行了100 次針對年輕毒癮者的精神外科手術。8一位患者亞歷山大路西肯(Alexander Lusikian)說:「他們在沒有麻醉之下在我的頭上鑽洞,他們一直鑽洞並燒灼被曝露出來的腦部…到處都是血。…在手術後三到四天內,我的頭部痛到像用球棒打在我的頭上,當疼痛稍為減弱之後,我覺得又想吸毒了。」在兩個月之內,亞歷山大已經又開始吸毒了。9

 

    任何精神科治療最不可能完成的事,就是戒毒重建。儘管它失敗了,精神病學努力在「減少傷害」計劃上提出另一種辯解;他們提出的觀念是「毒品濫用是人的權利,而唯一通情理的回應,就是讓成癮者更安全。」這已導致了惡名昭彰的計劃出現,像是澳大利亞的「注射館」、瑞士和德國的「針筒公園」和荷蘭的「針筒交換計劃」。

 

    Tana Dineen醫學博士說:「無論結果是什麼」,似乎毒癮治療在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的手裡,「可以視為一種不論失敗的企業。事實上它的失敗帶來了更多商機。它們的技術,以逐漸復原為基礎,來推測會復發。累犯行為已被當成一種論點來使用,目的是要獲得更多資金。」

 

    減少傷害的計畫、和精神病學或心理學的戒毒重建計劃,忽略了真正的受害者-由於用藥過量而失去了孩子的母親、由於附近的吸毒份子而不敢在夜間外出的家庭、還有害怕藥物暴力行為而活著的其他人。

 

專家怎麼說  生物精神病學

 

◆ 「『生物精神病學』還沒能夠證實任何有關精神病的狀況或診斷,是一種異常或疾病,或像是『神經方面的』、『生物方面的』、『化學失衡的』或『遺傳的』疾病。」-兒童神經科醫師,Fred Baughman, Jr.

 

◆ 「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的成癮治療「可以視為一種不論失敗的企業。事實上它的失敗帶來了更多商機。它們的技術,以逐漸復原為基礎,來推測會復發。累犯行為已被當成一種論點來使用,目的是要獲得更多資金。」—醫學博士Tana Dineen,《製造受害者》一書的作者

 

◆ 「沒有證據證實『大腦疾病的原因』。」—羅倫莫雪(Loren Mosher)醫師

 

◆ 「幾乎沒有證據」說明成癮是一種大腦疾病。「精神科醫師堅持我們對於心理疾病的了解就和大腦疾病是一樣…使得他們有可能用想像的技術做診斷,並且用藥物做治療。但這不是真的。」—精神病學名譽教授湯瑪士 薩茲, Pharmocracy一書的作者

 

 

公民人權委員會(CCHR)在1969年創立,以調查和揭露精神科違反人權的情況,並且整頓心理治療的領域。其創立者為精神病學名譽教授及國際著名作家湯瑪士.薩茲博士。今天,它已經在31個國家有130以上的分會。它的顧問也稱為委員(Commissioners),其中包括醫師、律師、教育家、藝術家、企業家、以及公民和人權代表們。

 

藉著在立法機關的聽證會和自己舉行的公眾聽證會當中,證實精神科的虐待,CCHR已激起並促成了數百件的改革工作,而且也和媒體、執法單位和各地的官員共同合作。

 


警告】:請勿自己停止服用精神科藥物,自己停藥可能造成危險,民眾應該尋求精神科之外的醫師協助停藥,請找其他醫科的醫師協助停藥。

 

 

欲獲得更多訊息,請聯絡:

CCHR International

6616 Sunset Blvd.

Los Angeles, CA, USA 90028

電話:(323) 467-4242 或 (800) 869-2247

傳真:(323) 467-3720

www.cchr.org

e-mail: humanrights@cchr.org

 

© 2010 CCHR。有著作權,侵害必究。CITIZENS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,CCHR和CCHR標誌是公民人權委員會所擁有的註冊商標和服務標章。在美國印製。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心理健康守護者 的頭像
    心理健康守護者

    [國際心理健康守護者] 公民人權委員會-台灣分會官方部落格

    心理健康守護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