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憂鬱症納入職業災害

  • 中國時報 2008-06-1【蘇熙文】

 

去年勞工人權團體開始推動將憂鬱症納入職業災害,以在職場上壓力太大會造成憂鬱症為由,要求勞委會將憂鬱症納入職業災害給付,今年政黨輪替後似乎出現轉機。然而,這樣的做法容易出現什麼問題?

     探討這個問題之前,我們不妨看些精神醫療事件脈動:前幾天報載醫院利用安養院A健保,報載台中的敬安精神科診所和永旭大藥局勾結,中部九家養護機構的老人全部到同一藥局調劑。去年精神科醫師陳明哲圖利的案件轟動一時,他把正常的遊民當成憂鬱症病患,大量開立抗憂鬱藥物。

     教育部訓委會去年開始執行憂鬱與自殺防治計畫,大規模在小學、國中、高中職、大專院校進行「憂鬱症篩檢」,找出有憂鬱症的學生,而去年青 少年的自殺率卻不降反昇。今年由董氏基金會找周杰倫代言,為校園建制「憂鬱症防治網」募款。有許多人不知道,精神科醫師已經開始在全台校園裡駐診,這個憂 鬱症防治網的計畫,就包括資助精神科醫師到校園駐診。

     另外一方面,美沙冬替代療法已經三讀通過,美沙冬已經變成合法的毒品,在各地精神醫療院所提供給海洛因成癮者。美沙冬替代療法的實施意味著:毒癮已經成為無法治癒的精神疾病,會一輩子跟著吸毒者,而政府正花錢補助他們去服用美沙冬。

     精神醫療大規模的「貼標籤行動」正在台灣社會裡展開:根據衛生署統計室的資料,二○○六年有一九九萬人去看精神科門診與住院,○至三歲被 當成過動兒的人就有五千六百人。想想看二十年前哪有「過動兒」這個疾病,現在精神科醫師往往只憑「問卷」結果就作診斷,並把過動兒藥物稱作「聰明豆」,要 家長讓小孩服用卻淡化其副作用;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去年就公佈警語,說明其藥物可能造成兒童猝死的心臟病危險性。而台南縣就準備推動全縣的學校進行「過動兒篩檢」,找出校園與班級裡有「注意力缺乏過動症」的學生,然過動兒最常開立的藥物「利他林」,成份是類似安非他命的興奮劑。

     精神醫療容易被圖利的最主要原因,在於精神疾病無法用醫療儀器去檢測,診斷完全依賴精神科醫師的主觀判斷,而這樣的診斷也容易被有心人士 利用。憂鬱症不能納入職業災害的主因就是如此,「有心人士」可以很輕易的騙過醫師,讓他做出有精神疾病的診斷。一九六八年心理學家羅森罕就曾做了實驗,他 和七名精神正常的朋友對精神科醫師講述同樣的症狀,進了十二所精神病院,結果沒有人被拆穿,這說明了精神科診斷標準及精神科醫師判斷的不可靠性。

     在早期的醫學教育中,教授們都會告知:「任何的精神疾病一定要先排除生理上的其它因素」,像是甲狀腺、荷爾蒙分泌、腦瘤、藥物副作用、重 金屬都會影響一個人的精神狀況,但精神科醫師鮮少做生理方面的評估和檢查。精神問題只是表象,其中可能表示著身體上的其他問題,民眾就醫前務必瞭解清楚這 些知識,確保自身權益

     (作者為醫師,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常務理事)

 

資料來源:

http://tech.chinatimes.com/2007Cti/2007Cti-News/Inc/2007cti-news-Tech-inc/Tech-Content/0,4703,171703+112008061000141,00.html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心理健康守護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