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費索取影片[狠狠撈一筆:精神科毒害的秘辛]
請電02-2365-7995/0982-592923
贈送對象包括:醫師.藥師.律師.檢察官.教師.民意代表.法官.護士.醫檢 師.營養師.心理諮商師.臨床心理師.社工師.教授.記者.公益/慈善/社會福利團體
另:請受贈者贊助與補貼郵寄工本費用100元
狠狠撈一筆:精神科毒害的秘辛【影片簡介】
這部影片中有超過175個訪談:包括精神科教授、精神科醫師、心理學家、藥師、藥廠業務員、社工、律師、受害者家屬,用生動的方式凸顯精神科藥物濫用的問題。
從精神醫學的現況:精神疾病似乎大量流行,精神科藥物被大量開立。進而深入探討精神醫學的內幕。在1967年,幾位精神科醫師訂定了邁向西元2000的計畫:發明大量的精神科藥物,而造成今日精神科藥物的浮濫。
狠狠撈一筆影片拍攝採取訪談的方式,包括在精神醫學會外面訪問精神科醫師,以及在路上訪問民眾。其中有段影片訪問路人:認識幾個人有精神疾病?結果發現有非常多的民眾被認定有精神病。討論精神疾病診斷手冊(DSM)可以把任何人貼上標籤,把生活中的問題當成疾病去行銷,這本手冊其實是由醫師投票表決而成。
影片中介紹這些藥物如何快速通過衛生機關的審核,審核委員會中有許多醫師接受藥廠的贊助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、美國精神醫學會、藥廠,三方其實在玩金錢遊戲,從上層到基層的醫師都抱持同樣的心態,造成旋轉門效應:精神科藥物快速與大量被審核通過,但是安全性未被重視。而且還有針對兒童的精神科藥物實驗,用玩具、糖果與金錢吸引兒童與父母去做藥物實驗。
藥廠與精神科醫師,用各種方式大量行銷精神科藥物,包括贊助精神科教授,贊助醫學院,舉辦醫學研討會對醫師宣傳,在醫學期刊上刊登論文,藥廠出錢請醫師掛名的現象嚴重,醫學期刊也充斥著各種藥物的廣告。
對大眾宣傳方面,藥廠透過電視廣告、醫師專訪、雜誌文章等方式,呼籲民眾要看精神科醫師。還成立病友協會,呼籲有問題的民眾要就醫,病友協會在網路上採用心理健康問卷,讓民眾填寫,其實大量的把民眾貼上精神疾病的標籤。在學校對青少年採用心理健康篩檢,甚至強制將青少年送到精神科醫院。
第七章在探討精神科藥物的副作用,採訪多位家屬討論精神科藥物引起的自殺問題,以及精神科藥物造成的暴力問題。
還有一種現象:精神科醫師常常開立一種精神科藥物後,產生副作用,卻又再開立另一種藥物去抵銷它的副作用,造成有民眾服用幾十種的藥物,這些藥物交互作用必定會產生很大的生理問題。
第八章影片做了總結,讓觀眾瞭解這部影片要傳達的六個重點,包括不用藥物要如何處理:有其他不用藥物的方法、很多心理問題是生理疾病所造成的。
影片中的「特別收錄」片段片中敘述多起校園槍擊案,兇手都有服用各種精神科藥物,或是正在停藥的過程(請見特別收錄的影片)。
留言列表